长寿镇“担当作为好支书”系列报道(一):青春在泥土里扎根的实干书记
2025-07-11 09:58:45          来源:平江县长寿镇 | 编辑:李自立 | 作者:长寿镇党建办          浏览量:9876

走进友谊村,总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脚步匆匆的身影,要么在河堤修缮现场指挥施工,要么在村民家中倾听诉求。他就是38岁的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张平。自2020年被县委组织部选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先是在大塘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因工作需要调整担任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在友谊村灾后重建的土地上,张平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写下了一名年轻共产党员“担当”二字的分量。

灾后重建中的“领头雁”

用行动筑牢民生防线


2024年7月1日,特大洪水席卷友谊村,村主干道冲毁、山塘溃堤、河堤塌陷,村民出行和农田灌溉成了大难题。刚到任两个月的张平连夜冒雨查看灾情,第二天一早就召开党员组长大会:“洪水能冲毁堤坝,冲不垮咱们党员的脊梁!” 他带着党员干部逐组排查险情,在笔记本上画出重建“作战图”:1.5公里主干道要铺水泥沙石、4口山塘需加固堤坝、600米河堤得重新垒砌、3座堰坝要原址重建。为了让重建工程省钱又高效,他提出“群众筹工筹劳 + 村委补贴”的办法:自己带头搬水泥、扛沙石,发动党员组长分片包干,村民们看到书记带头干,纷纷自带工具加入。在石坪组堰坝重建现场,他踩着泥泞指挥机械作业,手上磨出的血泡被泥浆糊住也顾不上擦。历时一个月,所有灾后重建工程全部完工,走在崭新的河堤上,村民李大爷竖起大拇指:“张书记来了,咱们心里就踏实了!”



矛盾调解中的“贴心人”

用真诚化解邻里心结


“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去年秋收时,有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因灌溉用水问题争执不休。张平赶到现场后,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先到田间查看水流走向,又翻出村里几十年的灌溉台账。他带着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代表坐在田埂上算“公平账”:“这水是集体的,得让每分地都喝上。”最后他提出轮流灌溉的方案,还带头挖通了一条分支水渠,并修起了一处分水闸。现在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们逢人就说:“张书记一碗水端平,咱们服!”



党建引领中的“排头兵”

​用初心凝聚党员力量


“党员不能只挂在嘴边,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张平到任后,迅速组织党员开展“启明星光 党员就在你身边”党建活动。他带头认领村里的“急难愁盼”清单:帮独居老人修屋顶、带年轻人学种植技术、协调解决孩子上学路难问题。在张平的带动下,党员们分片包户,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石坪组堰坝重建时,72岁的老党员主动请缨守材料,年轻党员轮流通宵搅拌水泥,“跟着张书记干,有劲儿!”成了党员们的共识。


从大塘村到友谊村,张平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他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正如他常说的:“党员的根,就得扎在群众中间。”如今,友谊村新修的堰坝旁、平整的村道上、党员服务的身影里,都藏着这位年轻党支部书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诠释。


责编:李自立

来源:平江县长寿镇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