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学区:老骥伏枥念乡梓,志在千里助教育 ——记原湖南省计生委主任陈满生的教育情怀
2020-12-17 11:52:50          来源:梅仙学区 | 编辑:吴俊杰 | 作者:黎佐权 吴俊杰          浏览量:6401

“黎校长,一体机对教学非常重要,你要尽快安装起来。学校食堂硬件太差,要尽快完成征地改建,我努力争取,尽量把征地手续完成......还有,你可以利用空地,种点菜,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思想,又丰富师生的餐桌、节约成本。”2015年的秋天,一位双鬓花白的老人走进了姜源小学。

这位老人就是原湖南省计生委主任陈满生同志。陈主任自退休后,本应该安享晚年,但他总念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想着家乡并不富裕的乡亲们。怎么才能让乡亲们脱贫,过上小康的生活呢?通过认真调研,陈主任认为:在资源贫乏的姜源村,应该大力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让教育改变家乡的面貌。确定方向后,老人就开始一步步谋划。

在调研中,他了解到乡村教师工资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家长对教育不配合,对孩子的培养也缺乏长远意识。为激发老师工作的热情,增加老师们的收入,更为了优化乡村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出路。老人决定,自筹教育基金。

陈主任在任多年,一生清廉,并无多少存款。与家人商量后,他转卖了自己在乡下的一栋二层楼房,向基金会捐赠五十万元。然后召集本村乡贤,于2015年组织新年团拜会,原广东军区大校舒达文同志也受邀捐款五十万元。最后一共筹集资金一百三十万元,成立姜源村“奖教基金”。

基金成立后,陈主任与理事们一起制定详细的管理和奖励制度,确保最大程度发挥基金的作用。这几年,姜源小学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一直稳居学区前列。孩子们的成绩稳步提高、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家长对学校也越来越认可,也开始积极配合学校工作。2018年,共计二十四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五人考取一中,八人考取二中。此外,姜源村每年都有至少七、八人考取大学,走出乡村。到今年为止,全村已有硕士五人,博士两人,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为表彰先进,陈主任每年都要在奖教基金颁奖大会那天回来为获奖师生颁奖。2017年元月份颁奖大会,那一天大雪纷飞,交通阻塞,偶尔才有两三辆车在公路缓慢吃力地行驶。师生、村民、理事们都认为陈主任不会回来了。上午11点,颁奖大会正在进行,陈主任却满身雪花,一脸笑容走进了颁奖大厅。整个会场一下子都静了下来,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理事们纷纷向前与陈主任握手,连连关切:“陈老,您是怎么来的,天气这么差,您不用亲自过来呀!”等大家静下来后,陈主任笑着对大家说:“我是独自开车来的,我的车技还有蛮棒吧!这样特殊的日子,我是一定要来的。”那一刻,在座的老师们都热泪盈眶。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一路开车一百九十余里到姜源村,这需要多大的决心,需要对教育、对家乡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2019年正月初八。陈主任又把学校老师和四年里荣获奖项的大学生一起邀至家中召开座谈会。那天,窗外寒风凛冽,房里却温暖如春。几十个人挤在陈主任家不宽的客厅里各自抒发情怀。老师、学生们纷纷表达对陈主任的感激之情,在这样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里,老人依然惦念着大家,还教育老师、大学生们,要安心工作、努力学习,为姜源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他满怀期望地说:“我相信姜源村很快会走出一百个大学生,到时,我们大家再举杯欢庆!”。

多么可敬的老人,多么崇高的思想!老人对教育的情怀激励着更多的乡贤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老人为家乡、为姜源莘莘学子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将永远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里。饮水不忘思源,我们始终相信,在老人的引领下,姜源村尊师重教的氛围将越来越浓厚,孩子们的未来会越来越精彩!

责编:吴俊杰

来源:梅仙学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