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福寿螺,清除“水稻杀手”,向家在行动
2024-05-08 17:22:30          来源:向家镇农业办 | 编辑:余润东 | 作者:彭艳秋          浏览量:2638

近期,向家镇农技站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巡查发现,辖区内南街、望湖、黄金三个村的水田、沟渠等处,分布着成片成片的粉色福寿螺幼卵,眼下正值水稻生长季节,福寿螺这个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让大家揪紧了心。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以党委书记张洋同志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在全镇开展福寿螺专项整治行动。张洋书记强调,福寿螺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影响粮食产量,各村(社区)必须以时间节点为坐标,刻不容缓,将整治工作步步做到位。

“福寿螺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主要危害是会大量啃食水稻及其他水生农作物的幼苗,造成少苗缺苗,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极大……”5月6日,向家镇农技站站长易平波同志在防治福寿螺专项整治会上向各村(社区)专干科普道。

5月7日,整治行动正式开始,福寿螺卵易在裸露的石头、草生植物及岸边堆积,水田沟渠是巡查重点,志愿者们用长杆、铁钳、铲子、网兜等工具,人工摘螺清卵,河道巡查员对双江口河水域进行全面巡查,不断清理岸边的“粉色入侵者”,统一对螺和卵采取集中捣毁再深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还喷洒特制药剂进一步去除福寿螺及其幼卵。此外,各村(社区)利用村村响、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定期向群众宣传福寿螺的危害,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到福寿螺专项整治行动中来。经过打捞、清理,此次整治活动全镇共摘除福寿成螺约10万个,福寿螺幼卵约90斤。

福寿螺整治周期长、易反复,下一步,向家镇河道办和农技站将持续加大巡查力度,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清除,全面控制福寿螺扩散和蔓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小贴示







据悉,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因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水生植物生长、威胁人体健康、恶化生态环境等危害,被列为中国首批重大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多数福寿螺体内有寄生虫,食用后寄生虫进入人体,可能会破坏神经组织,因此切忌食用



责编:余润东

来源:向家镇农业办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