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给予我无尽的感动
2024-07-02 20:37:54          来源:梅仙镇石塘村 | 编辑:陈波吏 | 作者:彭世民          浏览量:1791
她们给予我无尽的感动

7月2日清晨,在梅仙镇机关的食堂内,遇到镇党委委员范杜鹃,只见她的双眼深陷,眼周的黑眼圈如浓墨般显眼,仿佛所有的疲惫和焦虑都凝聚在了这张脸上。她身着一身简朴的衣裳,步履略显沉重。

我迎上前去,轻声询问:“范党委,昨夜又是一宿未眠吗?”她微微颔首,沉默了片刻,随后长叹一声,那声音中仿佛包含了千言万语,却又难以言明。她轻声道:“如此天灾,村民们的安宁生活被打破,我虽想尽绵薄之力,却仍感力不从心。”

她的话语中透露着深深的无奈和沉重,那份焦虑和担忧,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个艰难的时刻,范杜鹃和其他镇上的干部们默默地奋斗着,付出着。我在食堂里,听着他们谈论着抗洪的点滴,心中涌动着满满的感动。

“你别怕,我们马上就来。”

范杜鹃所联系的石塘村,由原石塘村和九坳村合并组成,距离106国道约3公里,境域面积12.8平方公里,共辖30个村民小组,2543人。在这个小村庄里,大多农户的居所依山而筑,然而,由于暴雨持续时间长久,山体与土壤吸水已达饱和极限,每滴雨水都极易积聚成洪流,导致山体滑坡成为石塘村最为严峻的自然灾害。

7月1日,范杜鹃接到一位孕妇的求助,说她所居住的房屋依山而建,后山山体因无法抵挡洪流的冲击而发生垮塌。泥石流自正屋倾泻而下,覆盖至前方的地坪之上,厨房内的冰箱及其他家电亦被泥沙掩埋。接到求助后,范杜鹃和支委两委干部火速抵达现场,发现该孕妇腰部以下已被泥沙掩埋,情况十分危急,救援刻不容缓。后来,正因为他们的及时救援行动,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在那洪涝肆虐的日头,范杜鹃同志犹如一座坚韧的灯塔,坚守在村庄的腹地,她的使命,便是守护村民的每一缕生命之火。当天,暴雨如注,洪水似猛兽般咆哮,村中的信号塔,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摇摇欲坠,最终不堪重负,轰然倒塌。而电力的中断,更是让这座曾经热闹的村庄,陷入了一片死寂,仿佛孤岛般与世隔绝。

然而,救援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歇。范杜鹃心中燃烧着坚定的信念,她深知,每一刻的耽搁,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于是,她踏上了漫长的征程,一户又一户地走访,向着预计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迈进。她的步伐虽然疲惫,但从未停歇,因为她知道,她的责任,便是为村民们带来希望的曙光。

在这漫长的征途中,范杜鹃不知走过了多少曲折的道路,但她的心中,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干部和党员们众志成城,共同为村民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在他们的努力下,十多位年迈的老人得以安全转移,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是对生命的珍视,也是对救援者的深深感激。此刻的村庄,虽然依旧沉浸在洪水的阴影之中,但在这片被洪水肆虐的土地上,却涌动着一股股暖流。

“还有一位老人没有转移。”

在小冲组,岁月似乎为一位老人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依旧坚守在斑驳的老屋里,那是他生命的根,是他过往岁月的见证。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眷顾这位老人,一条湍急的小河,如同命运的阻隔,将他与外界隔绝。

范杜鹃听闻老人的困境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她几次组织救援,但都被那浑浊的河水无情地拦截。河水咆哮着,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愤怒与无奈。他们只能在河边,扯着嗓门,向老人传递着坚定的信念:“老人家,不要慌张,待在家里的高处,我们一定会来救你的!”

为了老人的安全,范杜鹃安排了专人,在河道的高处日夜守护。他们的眼睛,时刻紧盯着河水的涨势,一有异常,便会立刻上报。整个夜晚,他们都未曾合眼,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担忧与牵挂。

一大早,范杜鹃回到了镇上。她来不及休息,便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老人的救援情况。尽管一夜未眠,她的脸上却写满了坚定与执着。她匆匆吃了几口面条,便又踏上了前往石塘村的征程。

在这条通往石塘村的路上,范杜鹃的身影显得那么坚定而执着。她知道,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她的帮助。


责编:陈波吏

来源:梅仙镇石塘村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