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口龙舟精神】坚韧——浯口干部的奋斗底色
2024-07-10 20:16:24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张享 | 作者:张享          浏览量:3098

抗洪救灾中,身影形形色色,可总有这么一群“熟面孔”,坚守在岗位上默默无闻。洪灾来临,他们是顶着风雨上的“逆行者”;乡村振兴,他们又是争先恐后的“实干家”。浯口镇村干部的坚韧意志,让他们在任何困境中都能坚毅不倒,为浯口群众撑起一把“保护伞”。

浯口镇干部7月1日晚在水淹失联救灾最前线誓师




站在灾害最前线的,是他们。洪水铺天盖地涌来,是全体机关干部和26个村(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将其阻拦在生命线外。他们奋不顾身地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就连准点吃口热饭、休息得到保障都是一种奢望。“一定要确保自身安全”是浯口镇主要领导人放心不下的事。

镇村干部水性好的,穿着救生衣划着小舟挨家挨户转移群众;熟悉路况的,从荒山开辟救援通道,将应急物资送到被困人员家中。在水涨初期,车辆无法使用,干部们就只身扛着几十斤的雨具、饮用水、方便面、汽油等紧急物资,顶着暴雨步行往返上百次于受灾一线,确保后勤物资补给到位。雨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将浑身湿透;身上破皮流血、感冒咳嗽,简单处理下又重新投入战斗。





坚守救援补给线的,是她们。天灾面前,浯口镇全体女干部用实际行动证明“女人也顶半边天”。她们盘起长发,挽起裤袖,比身子宽的桶装水她们搬,比人高的紧急物资她们清,粗活细活样样在行,坚守后方,服务全局,个个都是当代“花木兰”。

女干部们不怕脏、不怕苦,在最困难的两天坚守后勤物资管理岗位,清点货物、搬运物资,就算嗓子嘶哑了,也要扯着嗓子维护现场秩序。她们说,最开心的事就是物资能顺利到达最需要它的地方。

还有一群干部,洪灾期间被困在村上或在家养病,得知浯口灾情严重却与其失联,惶恐、担心、不安萦绕心头,她们利用微薄的信号积极向县里汇报浯口灾情,在洪水稍退去,便第一时间徒步赶路、翻山越岭、趟水过河赶回浯口,及时投入全镇的救援工作中。当她们满身泥泞的回到机关时,两眼泪汪汪,这一刻,对浯口的感情都融在了十几里山路里。









艰苦的日子里也有开心的故事,党建办王晶在清点物资的时,恰好也收到了她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在场干部灰头土脸的纷纷祝贺她,所有的汗水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开心的笑颜。









如果有勋章挂胸前,毫无疑问是你们。全镇铆足信心开始灾后重建,26个村(社区)干部们牺牲也不小。自家受灾惨重,却挨家挨户上门排查老百姓受灾情况,统数据、做报表、汛情值班,防止次生伤害;带领村民清理道路、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农田里探出丝丝生机。灾后消杀、交通、环境恢复等,浯口镇村干部灾后丝毫没有停歇,继续在战斗。如果有勋章挂胸前,毫无疑问是全体浯口镇村干部。黑夜里的赶路人,敲门只为确保生命安全;风雨中的逆行者,搀扶着群众做希望的光;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救援物资送到家门口,群众连连道谢却摆摆手就走。一年四季,不止灾情,都是如此。春风带着泥土香,夏日晒黑了皮肤;秋雨淋湿了衣裳,冬雪染白了头发。浯口哪里都有你们的足迹,走到哪儿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

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有些人的回答是:“为什么是我?”浯口干部的回答却是:“为什么不是我?”

他们大多都不是本地人,却真心把浯口当作第二个家,时时刻刻把浯口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挂念在心上,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守护者古镇的平安。作为浯口老百姓是无比的幸福,作为浯口干部是无尚的光荣!

浯口镇村干部骨子里坚韧意志的力量源于“我是浯口人、我的浯口好”的自豪感,彰显在“我为浯口好、我愿浯口好”的实干中。这支干部队伍,是共同经受过大风大浪考验的队伍,是果敢担当、配合默契的队伍。镇党委书记游国贤如此评价:“浯口团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




笔者手记:

亲身经历洪灾来袭到灾后重建,我看见了许许多多浯口镇村干部为小镇前仆后继,他们难在桌前吃顿好饭,难睡一次安稳觉,可在职责面前总有使不完的力气。

他们付出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上报道,我认为是一名基层干部骨子里最纯粹的坚韧意志与担当,和古镇龙舟精神的熏陶。

有许多惊险、紧张、艰辛、疲惫、温暖的画面都没来得及用相机记录下来,但会永远留存在每位浯口人民心中。

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出那天的水流湍急、干部的救援心切、老百姓的劫后余生;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出干部湿透的衣裳、身上刺眼的伤疤、凌晨四点的泡面和睡了两小时的沙发;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出灾后干群携手重建的信心、村村互帮的温馨、群众生产自救的美景。

浯口镇村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恢复古镇昔日荣光,镇村干部义不容辞!


责编:张享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