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从县住建局获悉《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湖南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的通知》发布。其中,平江县北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湖南省历史文化街区。
东街
北街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肌理保存完好,自唐宋时期街区形成之始自西向东呈下降的地形地势仍然保存下来。铁炉巷、王家巷、牌坊巷等清代民国时期的历史街巷保存良好,走向格局基本维持不变。众多明清时期建筑分布于街巷两侧,前店后坊的建筑格局风貌仍然保留。一批老地名、老字号充分展示了手工艺坐商聚集的历史盛况。
街区风貌
铁炉巷
坳背巷
近代平江工业具有代表性的平江大米厂,前身利康米厂始建于民国 35 年春,1951 年利康米厂转为公私合营,易名城关大米加工厂,1956 年改为国营平江县大米加工总厂。
普爱医院,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位于平江县城关镇北街县人民医院宿舍院内。1902年英国传教士在平江城关镇北街新建教堂,并在此修建普爱医院。普爱医院也是平江起义预备会议旧址。
吴氏家庙,始建于清晚期光绪年间,到民国二年(1913)才全面竣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战争、社会的剧烈变革和现代化建设等的洗礼。家庙建筑是传统宗族观念下的衍生物。列强入侵,带来了西方新的建筑元素,同时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让建筑的内部格局和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座建筑中得以体现。吴氏家庙除继承湘东北地区固有的传统建筑风格之外,还吸纳了西方建筑的一些元素,如券门、券窗及柱式等就借用了西方建筑的某些符号,具有明显的西式建筑风格。吴氏家庙内的灰塑、彩绘和雕刻都比较精美,反应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东街自古以来便是县城的主要街道,是商业中心地带。现东街包括了正东街、民建路等,与南街、西街相连。街区内还保存着张公庙巷、城门口东巷、城门口西巷、李家巷、桑树井巷、邓家山巷等多条历史街巷。传统格局风貌完整,格局清楚,肌理清晰,分区明确,是平江古城商贸区的重要体现。街区内仍保存了大量清代至民国的商铺、民居、交易遗址和工业遗存,是平江县县城现存历史文化风貌最完整的街区。
平江县白玉扇厂。平江县纸扇生产历史悠久。明隆庆《岳州府志》载平江“扇多骨而轻”。1972年城东村新兴麻袋厂转产纸扇,易名平江县白玉扇厂。1972年有固定职工 54 人,固定资产6 万元。1976 年工艺扇出口欧美、东南亚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 24 个省市,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平江县潜水电泵厂,建立于 1958 年,为全民企业,其前身是农业机械厂。1959年开始生产水泵等机械设备。所铸造的造纸烘缸,曾获国家轻工业部授予的“大办工业、支援国家建设”的锦旗一面。
平江印刷厂, 1951 年成立。前身是私营印刷联合工厂,1955年转公私合营,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1985年全厂有职工164人,完成产值110万元。
平江历史信息集中点,是研究平江县城格局变化、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北街、东街历经繁荣与变迁,留下了众多历史记忆与载体,记录着平江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县住建局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深刻领会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的最新政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责编:陈奇武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