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15日,安定镇的无偿献血活动现场涌动着温暖与善意。党员干部带头挽袖,群众积极响应,用热血编织起生命的纽带,共同践行公益使命。这场活动不仅是一份对生命的承诺,更展现了平凡人心中不平凡的大爱。
一场涌动善意的生命接力
清晨的安定镇,献血队伍早已排起长龙。机关干部、教师、医护工作者与各村(社区)居民并肩而立,有人翻阅着献血手册,有人轻声交流着经验。阳光洒在“无偿献血”的红色横幅上,映照着每个人眼中跃动的期待。这场活动没有年龄与职业的界限,唯有对公益事业的共同信念将人群紧密相连。
队伍中,工作人员穿梭引导的身影格外忙碌。从填写登记表到血液初筛,每个环节都严谨而高效。工作人员反复提醒:“请先饮用温水,保持放松状态。”队伍虽长,却始终井然有序。一位首次参与的年轻人坦言:“看到这么多同行者,紧张感瞬间消散了,原来善意真的会传染。”
老将新兵共筑爱心长城
在采血区,经验丰富的“献血达人”正分享着自己的故事。54岁的曾亚玲翻开贴满献血记录的红本子:“11年累计献了3700毫升,够给两个成年人全身换血了。”她轻拍身边略显局促的年轻人,“别怕针头,想想这袋血可能救回一个车祸伤员,甚至延续新生儿生命。”这番话让不少初次参与者挺直了腰板。
新人队伍里,35岁的村级工作者张玉娜格外引人注目。她紧攥着工作人员递来的解压球,却在针头刺入时绽放笑容:“原来献血真的不疼!”当血袋开始充盈时,她让同伴帮忙拍照留念,这些跨越代际的奉献者,用行动诠释了爱心传承的真谛。
温暖背后的专业守护
医疗团队为这场生命接力筑起坚实后盾。采血车上,医护人员正在演示规范的按压手法:“棉签要垂直按压针眼10分钟,像这样旋转容易淤青。”每个献血者完成采血后,都会收到印着卡通血滴的纪念卡和营养补给包,细节处尽显人文关怀。
健康咨询台前,针对“献血是否影响健康”的疑问,医生用数据耐心解答:“人体血容量约占体重8%,献出200-400毫升就像‘更新库存’,反而能刺激造血功能。”这些科普消除了许多人的顾虑。活动现场特设的爱心留影区,则用即时打印的照片定格了无数温暖瞬间,让奉献的喜悦得以长久珍藏。
数字背后的生命重量
安定镇已连续16年开展无偿献血,这场持续多年的爱心长跑,不仅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更培育出深厚的公益土壤。正如活动负责人所说:“我们献出的不只是血液,更是一座城镇的温度计量表。”当袋袋热血被送上冷链运输车时,所有人都知道,这些生命的礼物正在奔赴更需要它们的地方。
END
责编:朱英杰
一审:朱英杰
二审:廖一泓
三审:湛愿好
来源:安定镇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