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
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
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100年来,
一批批党员光荣地加入党组织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
编者按:有些事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留痕迹;有些人就在我们周围,在基层工作的路上默默耕耘,他们凭着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用点滴行动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人,今天就让我们搭乘"党史教育"的列车走进不平凡的普通人。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开拓的象征。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美好品质,并寄语“三牛”精神,用传统文化中的动物形象,生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余坪镇余坪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湘平就是这么一位“三牛”书记,他时常挂念着村民的生活,修路、建校,为产业默默奔走,去村民家里解决纠纷。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他走进了余坪社区村民的心里,成为大家口中的好大哥。
“群众为啥选咱当干部?就是信任咱能办实事、干好事。”这是陈湘平常说的一句话。1990 年 1 月,陈湘平在村民们的劝说下,放弃电力局的工作担任了该村村干部,从此深耕基层沃土,担子一挑就是 31 年,成为了余坪镇 18 个村(社区)中任职时间最久、年纪最大的村干部。“湘老是我们村的主心骨,村里变化这么大,他功不可没,有他在,我们放心哩。”“你看这漂漂亮亮的学校,再看看村里的柏油路,都是湘老付出汗水换来的。”提起陈湘平,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个个赞不绝口。
担任村干部以来,陈湘平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学校改造的施工现场,在道路改建的搅拌机前,在远赴广东号召乡友捐资的路上;却缺失在父母的病房里,幼孙的襁褓前......寒来暑往,几度春秋,他用实干,交出优异答卷:从刚开始村级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学校简陋、房屋破旧到现在一排排房屋排列有序、道路整洁平坦,污水处理厂机器轰鸣,田地里绿意盎然,新校园书香满溢,小广场载歌载舞......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所有余坪社区居民看到,孜孜不倦的“老黄牛”耕耘出了一个崭新的余坪社区。
作为土生土长的社区人,陈湘平面对社区并村遗留问题严重,组织队伍薄弱的现状。他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做一头深耕家园的“孺子牛”。
余坪社区由三个村合并而成,村情复杂,村干部、党员群众都存在按原村分片管理的思想,内部矛盾突出,班子人心不稳。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陈湘平对症下药。一方面建章建制抓落实。建立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听取村民诉求;严格落实村干部遍访贫困户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制定每周例会总结制度,提高政治素养;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村参观,开拓视野;积极调动思想先进、致富能力强的村民投身村委工作,引导群众致富。不长时间,一个优秀、负责的村级班子形象就树立在余坪社区群众面前,给群众改变旧貌,脱贫致富注入了动力和信心。另一方面公平公正重实干。遇事征求大家意见,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于村内重大事项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坚持“一家人相处要一碗水端平”,为基础设施相对欠缺的原易屋村积极奔走,争项争资,短短数年时间内共修建 5 条组级公路,新挖 7 口山塘,硬化 2000 余亩水渠,极大便利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多措并举,功不唐捐,村民的心、班子的心终被紧紧的“箍”在了一起,“合村合心合力”的喜人局面正式形成。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陈湘平将自己的半生时光都投入到了村级发展事业当中。“咱这几十年也没做什么大贡献,都是些平平凡凡的事。但只要把这些平凡的事做好了,村民得了实惠,就算没白干。”说到这 30 余年的感受,陈湘平笑得朴实而坦然。
今日的余坪社区,水泥道路平坦整洁、文化墙绘错落有致、特色产业助力增收、村民生活怡然自乐。但陈湘平并没有满足,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他想的更多的是怎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出发。“只要还在任一天就要守好最后一班岗。”翻开他的工作笔记,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纲要,“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农贸市场发展规划,水利水库设施修建计划.....这样的内容比比皆是。对陈湘平来说,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奋发扬蹄,做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拓荒牛,在余坪社区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播种梦想收获兴旺。
责编:朱玲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