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预防日,这些预防残疾基础知识你掌握了吗?
2021-08-25 16:25:08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彭慧 | 作者:彭慧
浏览量:2508
促进全民健康
从2017年起
残疾预防是指在了解致残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途径,防止、控制或延迟残疾的发生。
1、一级预防,即通过免疫接种、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2、二级预防,即通过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3、三级预防,即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器具使用、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1、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有:锻炼身体,加强营,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免受传染病的侵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2、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还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导致智力下降。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此外还要有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如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 人的一生当中会面临各种各样可能致残的危险因素,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客观的必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工作节奏较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增加了残疾发生的风险。残疾预防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
作者:彭慧
责编:彭慧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