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产业根基 涵育文明乡风 ——梅仙镇哲寮村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2-05-23 11:28:08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罗杨 | 作者:李丹、张思敏          浏览量:2606


      哲寮村位于梅仙镇西北部,全村总面积10.27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民小组,共828户3768人。武深高速和10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风景绮丽,曾获评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岳阳市“美丽乡村”、平江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哲寮村抓实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调统筹,将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完美结合,全力以赴在乡村振兴赛道上探索“新路子”、跑出“加速度”、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哲寮村作为梅仙镇的产业发展重点村,凭借资源优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强党建,发挥支部引领作用。2021年,哲寮村通过村级换届选举,配齐支村委班子6人,包含女性1名,大专以上文化2人,平均年龄42岁。过去,哲寮村支村委班子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重新打造由支部引领,集户外探险、户外拓展、索溪运动于一体的“碧龙峡”文旅项目,年收入超过200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二是引人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哲寮村现有党员65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村党支部注重在党员队伍中发现致富带头人,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由党员徐挽安带头打造的黄泥山休闲旅游项目,充分利用黄泥山海拔480米,年平均气温28度,森林覆盖率高,氧离子充足等自然资源优势,全通景公路直达山顶,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适宜休闲、避暑和户外有氧运动,吸引大量来自湘鄂赣地区的游客前往避暑休闲。目前每年接待的游客已经接近1000多人。由当地党员和退伍军人联合创办的碧龙峡山水面条厂,主打生产和销售“碧龙峡”品牌面条,目前年产量已达400多吨,纯收益超过50万元,直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2万余元。另外,该村在碧龙峡铁风拓展基地建设、优势特色农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注重吸引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参与,共同谱写出“产业兴旺”新篇章。  

      坚持移风易俗,焕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气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个人的成长,不能只靠物质富裕,还得具备知识内涵。一个村的发展也是一样,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能缺少内在文明的滋养。”哲寮村党支部副书记湛雷同志向我们说,党建引领要渗透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渗透到乡风、家风、民风中来。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党员干部对于乡风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通过“党员示范亮身份”,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村民群众受其影响,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在哲寮村,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带头签订村规民约和各项承诺书,在诸如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党员的带动作用。采取“党员包户”的方法,由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活动,进行环境卫生评比,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带动群众自觉维护村组环境卫生,自觉抵制打牌赌博、大办丧事、燃放烟花爆竹等陈风陋习。

      “以前丧事大操大办,不仅铺张浪费,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把哲寮塅里搞得乌烟瘴气的。现在有了由党员组长组成的红白理事会,谁家有事,大伙一起帮忙,邻里关系更加亲近了,也让村子里处处充满了新风尚。”从外地务工赶回来参加亲人丧事的湛先生感慨道。

      现在,走进哲寮村,公路两旁草木青翠,碧龙峡水清澈见底;村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放眼原野田间,禾苗新绿,生机勃勃;湛氏祠堂和哲寮小学的教室里,传来一声声清脆悦耳的家风家训和读书声……好一幅生动和谐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图。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接下来,哲寮村将紧抓发展机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四亮”创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打造生态特色产业振兴示范村,在乡村振兴赛道上努力奔跑,争取跑出梅仙最美成绩!



责编:罗杨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