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山镇最美系列专栏】第二期:最美家庭
2023-01-04 20:14:41          来源:福寿山镇 | 编辑:周愉 | 作者:最美系列综合整理          浏览量:4056

第二期:最美家庭

“天下之本在家”。幸福的家庭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在福寿山镇,有这样一个个家庭,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和睦邻里,教子有方,他们带头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美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家庭”。

白敏祥家庭(尧丰村)    小“家”微“风”育人无声    

四世同堂大家庭里先后走出了12个大学生,当85岁的白敏祥夫妇,提起自己的孩子们时总是满脸欣慰的笑意。 说起孩子考上大学的事儿,白敏祥感慨万千,虽然家境贫穷,但夫妻两人始终把孩子教育放在第一位,坚信孩子有文化有知识,未来才有希望,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努力向上追求进步。除了教导孩子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外,还处处以身作则,夫妻两人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孝敬老人,与亲戚、邻居和睦相处,用双手改变了家庭贫困的状况。(采写:邓雅秋)

杨非武家庭(尧丰村)  爱在无声处  奉献平凡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最美家庭一定有最动人的风景、最优良的家风。杨非武一家用奋斗、勤俭、尊老诠释了最美家庭的真谛。奋斗。1989年杨非武大学毕业,便开始自主创业之路。夫妻俩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经过打拼奋斗,先后创立了“时利和”精密仪器厂、多家“酒道湾”餐饮店。勤俭。杨非武夫妻始终坚持勤俭持家,他们以身作则,为儿女树立了好榜样,让一对儿女从小便养成了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尊老。杨非武夫妇孝敬双方父母、尊敬家庭长辈,十多年来,他们还坚持为本村8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发物资,邀请全村老人过年,帮扶救助困难老人,使敬老爱幼现象在尧丰村蔚然成风。(采写:邓雅秋)

李完武家庭(尧丰村)家庭温馨 家教严格 家风肃正

忠厚传家远,勤俭治家昌。家住福寿山镇尧丰村的李完武一家,是一个有着14口人的大家庭。他们,家庭温馨。一大家子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邻里和谐。他们,家教严格。夫妻俩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先后培养出一名专科生,二名大学生。他们时刻以身作则,注重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尊师爱友、乐于助人。他们,家风肃正。良好的家风让他们的儿子得以全面发展,使三个儿子养成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好习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特别是在福寿山镇成立教育基金会之初,三个儿子纷纷捐款,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点赞好评。(采写:邓雅秋)

邱启涛家庭(尧丰村) 用奉献书写“最美”

在琐碎和繁杂中为民解忧,他们是基层一线上的完美搭档。丈夫邱启涛今年72岁,是原三塘村村医,同时兼任村会计、秘书。他多年如一日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以医者仁心践行爱岗敬业使命,用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深得广大居民的信赖和赞誉,是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妻子白月香,是原三塘村支部书记,村级工作四十多年,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积极带领村两委为民谋幸福、为村谋发展,是群众最美的“贴心人”。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基层事业,良好的家风也代代相传,其两个儿子一个博士、一个硕士,在工作中努力进取,积极奉献。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如今,夫妻俩仍非常关心支持村级工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书写着“最美”。(采写:邓雅秋)

廖献梅家庭(洞下村) 尽心教育 花开终有时

积善成家,必有余庆。当78岁的廖献梅谈起自己的儿女子孙时,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总说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儿女,研究生在读的孙子,都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福气。她是二十口之家的“掌门人”,始终秉持着“勤奋学习、忠实善良、懂得感恩”的教育理念教授子女。她常说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她不远千里去北京给在当兵的儿子送书,一路陪伴女儿成长,直到养育出洞下村第一位女大学生;她常念清廉“紧箍咒”,告诫儿孙,做人要忠实善良,要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家风,廖献梅一家总是谦和有礼,常怀感恩。每周末的欢声笑语,圆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是岁月的馈赠,也是“家”最美的模样。(采写:袁心群)

简爱华家庭(蒋山村) 有“小家”更有“大家”

以爱为源,支撑起“小家”与“大家”的一片天,简爱华成为了蒋山村无所不能的超人。于十几口人的“小家”,她是挑起重担,陪伴孙儿成长的慈祥奶奶;她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传承美德的伟大母亲;她是独自陪伴年老多病的公公婆婆,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的孝顺儿媳。于蒋山村的大家,她是邻家的热心人,松树组组内不论哪一家有困难,她定会伸出援手;她是正义的护航者,面对不正之风,她都一一指出;她是为民服务的女干部,作为村上的原妇女主任,面对各项工作,她总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防汛、防疫少不了她的身影,历界支村委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她快乐且自如的切换着“大家”与“小家”的各种角色,虽然平凡,但却最美。(采写:袁心群)

陈领吾家庭(大和村)用心诠释 孝老爱亲真善美

三世同堂大家庭,和和美美一条心。说起大和村村民陈领吾一家,邻里无不交口称赞。自从她嫁进这个家里,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作为儿媳,她怀着满腔热爱,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作为母亲她含辛茹苦的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引导孩子健康向上。她真诚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和儿媳相处仿如亲母女。孝敬父母家庭和美,言传身教儿女上进。儿子儿媳勤劳致富,流传土地几百亩进行蔬菜水稻种植。去年,他们的孙子又考上了大学。如今苦尽甘来,正应了家中牌匾的那句——“福满家园”。(采写:郑心雨)

邓湘平家庭(蒋山村) 追随光 成为光  散发光

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蒋山村有这样一个家庭,虽然是万家灯火中平凡的一盏,但它犹如一束光,照亮、温暖了许多人,这就是邓湘平一家。因父亲无名分,母亲改嫁,从小便与曾祖母相依为命的邓湘平尝尽了苦难,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相信总有一束光会把他照亮。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那束“光”,追随着党和政府的脚步,他开始求学、参军、入党、务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辈子。渐渐地他成为了“光”,九口之家中的每一个人循着他的足迹在各个岗位上不断努力着,成为优秀的干部,光荣的人民教师……但他始终告诫他的孩子要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多付出,少索取。就这样这缕“光”越来越耀眼,在家乡教育基金捐款中,他的儿子捐赠两万元,温暖,照亮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吸引他们慢慢靠近……(采写:袁心群)

魏自珍家庭(双义村)用朴实与勤劳 演绎平淡的幸福

福寿山镇双义村老支部书记魏自珍家庭,一个拥有着九口人的幸福大家庭。他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在这对农村夫妇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为了供孩子读书,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务工,夫妻俩一门心思扎进庄稼地,为的就是庄稼收成能好点,多赚点儿钱供孩子们读书。同时夫妻俩也很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孝敬老人,邻里和睦,为的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使他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们用孝心、爱心、真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他后用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来诠释幸福最真实的内涵。全家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儿孙懂事好学,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采写:欧素华)

王样林家庭(宝石村)传承优良家风 倾情奉献社会

“勤俭治家,耕读为本”,这是王家的家训。56岁的王样林现任湖南新翔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在父亲的影响下,良好的家风像一本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这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兄弟两人十几口人,在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和睦家庭。在邻里关系上,全家人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人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他们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疫情事业捐款时,踊跃先行,积小爱成大善。(采写:郑心雨)

谢迟生家庭(百福村)德泽源流远   家风世泽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百福村谢迟生的家是一个平凡幸福的九口之家。家庭中每个成员奉献出的爱成就了他们的“最美家庭”。互敬互爱,宽容和睦是他们的相处的准则。大哥常年身体不好,二哥腿脚风湿痛,生活的重担落在了谢迟生和妻子的肩膀上。即便辛苦,他们也没有怨言。并且他们教导儿子一家人要相互照顾,相互体贴。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儿子也养成了在吃穿用度上优先考虑老人,勇于承担家庭重担,替父母分担琐碎的品质。同时谢迟生一家在与邻里相处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让有礼、温良和善的品格,不断伸出援手,带给他人温暖。“最美家庭”,美在对道德的坚守,对向上向善的追求,对亲朋好友的包容。每个家庭都追求“最美”,方能更好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采写:张顺康)

李湘宝家庭(白寺村)忠厚传家远 家和万事兴

在白寺村坪头组只要提起村民李湘保一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有十余口人。全家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积极拥护和遵守村规民约,坚决抵制赌博、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行为,勇于同歪风邪气做斗争,宣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2019年疫情爆发时,李湘保发动家里人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守卡、值班,连续坚守岗位,并为值班人员提供食物。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从未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架、拌过嘴。李湘保有两个儿子,儿子双双成家立业后,一家十余口共同生活在一起,家里大小事情有商有量,父慈子孝,家庭和谐,兄弟同心,邻里和睦,将文明家风体现出淋漓尽致。(采写:欧素华)

黄购堂家庭(尚山村)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

黄购堂——一个出生贫苦家庭的孩子。年少丧父,母亲改嫁,小小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正是年少的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他决定参军,用强大自己来对抗命运的不公。“再苦再累不能给国家和政府增加负担”七年军旅生涯给他心中树立起了信念。身为党员,他在退伍后依然坚持着初心。干过厨师、砖匠、篾匠,搭过灶台,种过田地……他拼尽全力将日子过好,但命运再次给他开起了玩笑。2007年的一次交通意外,他躺下了。妻子的细心照顾,儿子、儿媳的孝顺体贴让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曾经站立的他像是大山,面对生活透露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顽强;现在躺下的他仿佛是大海,对待子女展现出春风化雨的智慧。命运多舛,世事无常,人们无法改变命运的转盘,但能选择如何对待命运。黄购堂老人用他的态度与智慧影响了子女,也感染了我们。(采写:李豪)

黄兴才家庭(尚山村) 宽容待人 严苛教子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尚山村77岁的黄兴才用他起满老茧的双手作根,以他忠厚待人的生活态度为干,繁育了他们家族四世同堂的枝繁叶茂。对待子女需严,磨砺品行需苛,对于子女的教育,他以身作则,始于德终于行,用自身待人接物的忠实厚道教导子女何为德,以自身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教授子女何为行。“为村里做事,义不容辞,能力范围内,绝不说一个不字!”质朴的语言下诠释的是他为尚山村奉献自身的决心,而在这背后,也离不开妻子儿女的支持。带头修好一条路,为乡亲带来希望;担任民兵营排长,为村民保驾护航。他为村里做的数不清的事情像是一朵朵浪花,在时间的长河中翻涌,冲刷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灵,留下永恒的印记与尊重。(采写:李豪)

高学文家庭(大和村) 和谐家风  最美之风

“勤奋,和优秀的人打交道”,这是大和村村民高学文朴素而又深刻的处世之道和持家之本。他是村民的“知心人”,在担任组长20余年里,他积极支持村级工作,处事公道,为村民排忧解难,与邻里和谐相处,深受爱戴。他是儿女的“引路人”,他以身作则,忠厚善良。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四个子女养成了执着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建筑养殖种植行业勤劳致富。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尽管大家性格习惯爱好虽不相同,但是却相互谦让相互理解,从不发生矛盾,家里其乐融融一团和气。(采写:郑心雨)

邓照辉家庭(芦溪村)三代同堂幸福享 老老少少喜开颜

芦溪村邓照辉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九口之家,正所谓是三代同堂幸福享,老老少少喜开颜。“一家之主”的邓照辉出生于1948年,是一名有着40余年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的家人,他始终尽职尽责。而作为妻子的高美凤,主动承担家中所有事务,将家中的事情管理的井井有条。邓照辉夫妇以身作则,在他们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下,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以及孙儿培养出了自立自强的性格,在生活中独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进,在工作和学习中努力拼搏。在2021年的思福教育基金会上,邓照辉一家也奉献了一份爱心。对于邓照辉一家来说,家是一个温暖的代名词,更是心灵栖息的港湾。(采写:胡楚)

吴际舟家庭(思和村) 用传承兑现“最美

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思和村高家组吴际舟一家,四代同堂,全家共11口人,家庭和睦,家风淳朴,邻里和谐,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积极拥护和遵守村规民约。吴际舟一家一直积极执行村委会有关规定,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村委会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目标,在文明创建、人居环境等工作上做出了贡献。他们用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采写:毛若兰)

陈治中家庭(芦溪村)平凡小家有大爱

芦溪村有一个平凡而温馨的八口之家,一对夫妻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了一片天,这便是退休干部陈治中的家,他与妻子寻阿香的故事被传为“十里佳话”。2008年,陈治中查出患有肾结石并进行手术,十年后“肠癌”这一怪兽又阻挡在他们一家面前,陈治中因终身服药不得不开始静养。妻子寻阿香便时时刻刻守护在他身旁,照顾生病的丈夫事无巨细。儿子常年在外,她依旧坚如磐石。生活的磨难给他们留下了苍老和痕迹,却带不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总说日子总是要过的,不如就开心快乐的过下去。正是他们这样乐观的态度,才能一起走过风风雨雨,构建一个温馨且永远不会被磨难打倒的小家。(采写:胡楚)

责编:周愉

来源:福寿山镇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