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大山,一座柴窑
一种坚持,一份守望
在虹桥镇马垄里的阜山窑
有一位陶瓷人扎根深山十年
只为做一件事
执着于泥与火的艺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我县第三届优秀人才评选
平江工匠奖获得者 胡明
感受他对艺术的匠心与坚守
进山
……
走进阜山窑的制陶间内,只见胡明坐在拉胚机前的板凳上,将和好的泥料放在拉胚机上,双手蘸上泥浆,揉泥、拉胚、修胚、上色……经过一系列的操作,陶瓷制品的初胚就做好了。
胡明从小就热爱美术,对陶瓷艺术情有独钟。初中时期,阜山窑创始人李亮东就是他的美术老师,经过不断地学习,他顺利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因为李老师的邀请和自己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他决定回乡发展,把当地的陶瓷文化做成一个特色性的产业。
从构思到制作,胡明对每一个环节精雕细琢,力求做到完美,只要经过他指尖的精美艺术创作,仿佛都能被注入生命,向我们诉说着陶艺魅力。
获奖
……
胡明告诉记者,陶瓷是很复杂的工艺,从泥到瓷要经过矿石开采、练泥、拉胚、施釉、烧窑等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错。对工艺、材料、天气都非常讲究。但精心制作后,在柴窑烧制的过程中,也会有坏的结果。2014年,他精心准备了二个月的半成品,经过烧制,没有出来一件让他满意的作品。但胡明始终认为“过程”远比“结果”更有意义。一遍遍推倒、再重来是常态,出新品、出精品需要有匠人精神,这也是匠心的本质。
毕业后到现在,他扎根深山十载,从事中国传统陶瓷与柴窑烧制技术的研究与创作,成功将本土紫金釉矿研发烧制成功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他是省内掌握官窑体系柴窑烧制技艺专业人才,还是岳州窑专职设计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评定高级技师,拥有了7个专利,获得了第五十四届“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优秀奖。此次在我县第三届优秀人才评选中还荣获了平江工匠奖。“获得这次奖项是对我长期坚持这份事业的认可。同时,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做好陶瓷这项事业,让更多人知道阜山窑,知道陶瓷艺术。”胡明告诉记者。
传承
……
如今,胡明还会带动附近的乡民一起学习了解陶瓷艺术,并让他们加入到其中,同时还会接收一些残疾人到阜山窑工作,给他们完成一些可以胜任的工序。寒暑假,还会有高校的大学生来到阜山窑进行社会实践。胡明会耐心地教学,带领学生们走进陶瓷世界的大门,向他们讲解柴窑的工艺特点、体验烧制技艺,让他们近距离制作陶瓷,并会把学生们完成的半成品,烧制后寄给他们。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陶瓷艺术,希望陶瓷技艺在自己手中传承发扬。
对陶瓷的热爱
对“美”的追求与执着
他做着平凡的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只为将陶瓷技艺在自己手中传承发扬
致敬匠人匠心
致敬每一个坚守的手艺人
责编:陈虹宇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