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遇暴雨,这些健康知识你要知道!
2023-08-12 21:49:05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尹伊铭 |          浏览量:5125
12日18时

平江县气象台接连发布两条

暴雨橙色预警

请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暴雨临灾橙色警报

平江县气象台8月12日18时20分发布乡镇暴雨临灾橙色警报:汉昌街道过去1小时雨量已达47.3毫米,未来1小时降雨仍有10毫米,请加强防范山洪地质灾害。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平江县气象台8月12日18时21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计平江县西部17时至20时降雨量将达6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雨强46毫米,并伴随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致灾风险高,请加强防范。

除了需要防范暴雨天气

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强对流天气也容易带来人体不适

对广大市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8月

小编整理出了这份健康提醒

一起来看看吧!

↓↓↓


一、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

长时间在渍水中浸泡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易引发皮肤病。

身体被雨水淋到或浸泡后,记得做这几件事:

尽快冲洗干净并擦干,尤其是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仔细冲刷双脚(最好用温水),再用干净的毛巾抹干,保持双脚干爽。如有需要,可用12.5%的明矾加3%的盐水配置成溶液浸泡双小腿2至3分钟,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或者用适量医用酒精擦洗消毒。

如在涉水之后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尤其是本来就有足癣或其他皮肤病的患者,不能凭经验用药。




二、过敏性哮喘


台风过境时多是温度与湿度双高的“桑拿天”。其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再加上雷雨天气气压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浓度就会明显升高,极易诱发哮喘病症。


哮喘患者雷雨前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不能门窗紧闭,因为此时自然风和雨水可把过敏原从家中赶走。雨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时不妨戴上口罩,以防过敏原。




三、高温中暑

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严重程度,中暑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一)居民常对中暑后的处理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中暑后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误区二:用过冷的水擦身。

用冷水擦身,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

误区三:中暑后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中暑后体温可能会升高,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一般退热药物对此无效,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二)中暑防护措施:


  •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但温度不宜过低,建议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10摄氏度为宜。减少太阳直射,使用遮阳帘等遮挡阳光直射。


  •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 注意调节饮食,及时饮水,准备防暑降温用品。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测量体温,补充水分。 


四、登革热

每年7到9月,随着暑期旅游出行人次增加,加上雨水增多、蚊虫繁殖活跃,我国逐步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有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播出去。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发高烧(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


1.清除家中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3.安装纱门纱窗,挂好蚊帐,也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


五、霍乱

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我国的流行时间为3~11月份,6~9月份是流行高峰。


感染后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或食物和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食用经苍蝇污染过的食物等途径传播。


预防霍乱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 饭前便后要洗手

  • 买回海产要煮熟

  • 隔餐食物要热透

  • 生熟食品要分开

  • 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 生水未煮不要喝

  • 无牌餐饮不光顾

  • 腐烂食品不要吃

  • 暴饮暴食不可取

  • 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六、野生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多见于我国云南、贵州、湖南等南方地区,主要由自采或误食野生蘑菇引起,多发生在家庭和街头摊点。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亢奋、幻视幻听、谵妄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


据统计,湖南省常见的毒野生菌有100余种,其中,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等引起了中毒致死事件。



目前对于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若不慎食用毒蘑菇,应立即进行催吐,但若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必须尽快送往医院治疗,保留毒蘑菇的样品以供有关部门的鉴定和医护人员救治参考。


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蘑菇,更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轻易食用。


七、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发病后病死率几乎100%。如果被狂犬病动物抓伤、咬伤,或是被舔舐到破损的皮肤和黏膜,病毒就能直接进入体内而感染。


人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感染后发病可表现为狂躁型和麻痹型。狂躁型的典型表现是恐水、怕风,可能会咬人、抓人、流涎、多汗。麻痹型则常表现为四肢无力、麻痹。



(一)哪些动物能传播狂犬病?


主要是犬、猫、野生/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如狐、狼、獾、蝙蝠等,被这类动物咬伤后,若不能排除狂犬病,则需全程、足量、规范接种疫苗。


(二)被动物咬伤、抓伤后,该如何处置?


如果伤口比较浅无明显出血,可用清水或肥皂水(肥皂打在伤口表面)对伤口充分展开、冲洗15分钟,并及时就诊。如果伤口严重或有出血,则尽快用洁净的毛巾、布条等止血(切忌用力挤压),及时就诊。


(三)如何预防?


合法养犬:主动学习本地养犬政策,为宠物办理“养犬登记证”。

科学养犬:每年定时为爱犬进行疫苗注射,避免狂犬病发生。 


文明养犬:遛狗时请牵好狗绳,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遇到老人、儿童和孕妇等行动不便人群,更要约束爱犬,建议外出时为爱犬佩戴嘴套。 





责编:尹伊铭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