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3中国革命文物
主题游径建设专题研讨会上
“红军之源”平江县域主题游径发布
这条主题游径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又有哪些景点包含其中?
下面,让我们沿着
“红军之源”平江县域主题游径
一起去探访
重温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聆听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
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故居
来到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故居,故居的一楼已整理作毛简青烈士陈列室。走进正堂屋,耸立着毛简青烈士与战友气宇轩昂的雕像,东西两边厢房内陈列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烈士遗物,这些文字、图片,清晰地介绍了毛简青烈士献身革命的经历和不朽功绩。
毛简青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受党组织选派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7年毛简青回到平江任县委书记,恢复发展组织,建立革命武装,筹划秋收暴动。1928年3月毛简青领导组织了20万农军,举行了震惊全省的“三月扑城”暴动,极大地震慑了反动派。
余贲民烈士故居
余贲民1926年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8月返回平江任县团防局局长,率部配合北伐军奋力将国民党右派曹修礼驱逐出境,攻克平江县城。1927年,率领平江农民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前委委员……
秋收起义爆发后部队经历一连串军事上的挫折,余贲民接手军中“管家”,大力筹办军需物资,组建挑运队;为医院和留守处选址,开办了9个人的修械所……工农革命军有了一个简单又不可或缺的“家”,这对于稳定部队,除去后顾之忧,创造了先决条件。1928年5月下旬,井冈山根据地的最高红色政权———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茅坪成立,余贲民担任财政部长,成了名副其实的“ 财神”。
李六如故居
李六如故居原名泊头湾里大屋,始建于1825年清朝道光年间,占地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余平方米,有64间房,24个天井,是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清代民居。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李六如故居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故居内陈列有《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生平》《首任税务局长—李六如与人民税收起源》《党领导下的人民检察大事记》等专题展览。
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
这里是平江起义部队驻地和出发地;是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誓师地;是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部的驻地;是湖南和平解放谈判的第一站。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不仅是一处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古迹,更是一座重要的红色书院。
1928年7月22日,由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共产党人发动的平江起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运动之一。平江起义纪念馆先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等。
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
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建于2008年,展《平江起义史料陈列》和《英雄的平江起义团》,2011年获得湖南省文物局颁布的湖南省“十一五”期间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
《缅怀厅》陈列了在平江起义、红五军战斗工作过的部分烈士167位,参加平江起义的开国元勋9位,从红五军、红三军团走出来的平江籍开国将军39位,从红五军、红三军团走出来的平江籍省部级干部18位。
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
在熙熙攘攘的长寿镇西南街上有一处名为福音堂的建筑,这里便是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1929年10月1日,在当地群众武装配合下,红五军一举攻占平江长寿街后,决定在长寿街作短期休整。休整期间,合编后的红五军在长寿街的福音堂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会议对军委一年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作了认真总结,对前期工作中的错误倾向提出了批评,明确了后期工作任务。这次会议是湘鄂赣地区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红十六军驻大禾冲驻地旧址
来到加义镇泊头村,初见大禾冲大屋,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进的老房子,大门口的柱子上仍可以清晰地看到花纹,两边厢房的窗户则保留老样式,古朴的房屋,任谁都不会想到这里曾经会是红十六军的驻扎地。
1925年6月献冲地区建立了平江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这里是献冲农村党支部的活动地点之一。1930年7月中旬,红五军第一纵队,湘鄂赣独立师及平江、修水、铜鼓、岳阳的赤卫队合编为红十六军,同年8月宣布正式成立,下辖七、九两个师。1931年10月上旬,乘着平江浏阳国民党军撤退之机,红十六军展开进攻,在献冲击退了敌人向苏区的进攻,并迅速恢复了部分苏区。
2019年2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红十六军大禾冲驻地旧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整训地旧址
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整训地旧址位于平江县加义镇梅塘村,也称“梅塘大屋”。这里是湘鄂赣边30余个县,游击队的集中地、整训地、改编地,是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的成立地,也是开赴抗日战场的出发地。
从1937年9月至同年底,湘鄂赣边区经过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保存下来的500名党员干部、390名战士先后到平江加义镇梅塘村集结,组建抗日游击队伍“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至11月扩充到1360余人在梅塘村一带进行了紧张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
1938年1月湘鄂赣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1938年2月3日1100余名指战员携带步枪210多支,轻机枪3挺,马刀730把等装备从加义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革命文物,是不朽的象征
主题游径,则是承载的依托
他们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
映照着一颗颗永远跳动的“革命之心”
都在无声地诉说着
责编:李彬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