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销”那些事 这种消费您提防了吗?
2021-04-20 10:04:01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王安琪 | 作者:曾钢          浏览量:5102


近年来,食品、保健食品和其他针对消费者尤其老年消费者的虚假宣传、欺诈行为屡见不鲜。这些骗局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成为危害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谨慎防范五大陷阱

一、"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做出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只针对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根据《广告法》第十八条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因此,宣传保健食品能治疗、预防某种疾病属于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

 

二、"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三、"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五、"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时刻牢记三大提示

平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根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有针对性地选择,并且要按照标签说明书要求及食用量食用,千万不要盲目购买和食用;广大老年消费者,要谨慎参加在酒店、影院或其他场地举行的非正规推荐或讲座推销活动,防止掉入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


一要理性对待商家宣传,对聚众推销活动做到"不相信,不传播,不参与"。对诸如健康讲座、免费检查等聚众宣传活动,不要盲目参加,也不要轻易向对方透露自己的住址和电话。对活动举办方借机推销保健(用)品的行为,更要特别谨慎小心,毕竟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老年消费者应注意抵制身边突如其来的诱惑,不能轻信商家的效果宣传,更不要被商家的"优惠"承诺所迷惑。


二要认真查验产品信息,认准认证标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察看清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是否标注齐备,而且要评估宣传或使用说明信息是否真实可信。购买时须认准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批准文号,可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查询产品真伪。


三要保留好购物凭证,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积极维权。消费者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保留购物凭证。


其实,骗子们之所以成功,大都在于"攻心",他们送水果、送问候的"嘘寒问暖"蒙蔽了老人们的双眼,才会上当受骗。


或许骗子们忽悠老人们的套路有一万种,让你防不胜防,但预防的办法只有一种——从"心"入手。只有子女们温暖了老人的心,正确引导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的认识,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关爱,才是杜绝"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经发现此类违法"会销"活动线索

应立即拨打"12315"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

呼吁子女平时多关心家中老人

常回家看看

防止老人陷入非法会销骗局



责编:王安琪

来源: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