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在心 金凤自来
2020-11-17 09:19:05          编辑:杨梓涛 | 作者:彭世民          浏览量:16523

昔日,我们听的最多的是“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我们光种下梧桐树还不够,我们更多的要把“风凰”与“栖桐”作为一对固定搭配,打造出最佳的生态圈、生活圈、经济圈,让梧桐树长成参天大树,把凤凰引来,留住。这是平江县梅仙镇党委书记曾要军在全镇干部大会上提出的要求。

——题记

平江县梅仙镇梧桐山,因满山梧桐而得名,但满山的梧桐并没引来凤凰。早年的梅仙镇人大都是性情中人,重感情,讲义气,好争斗,个个都是热血男儿。曾经的平江流传着一句话:梅仙都去过的人,还怕谁这句“口头禅”恰好反映的是梅仙人安身立命、自由随性和坦然的生活态度。

从区域地理上讲,梅仙镇是个潜力无限的小镇。离城近,从县城到梅全程15公里,开车不到20分钟;从生态环境上讲,这里群山环抱、汨水萦绕,五角山雄踞其北、梧桐山盘桓其南、黄柏山巍然居中、碧龙峡蜿蜒险峻;从交通发展来看,106国道、通平高速、蒙华铁路贯通南北,一小时内可到达长、株、潭经济圈。

梅仙。就是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物宝天华的地方。明朝皇帝朱元璋御封梧桐山为“亚武当”,还有“正德戏凤”、“梅福成仙”、 “许将军擒孽龙“等等民间传说,都反映到梅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梅仙新镇正在快速发展,如何让梧桐林引来更多的金凤凰,这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日前,笔者采访了梅仙镇的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村民,他们给我的答案是:新时代的梅仙,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打造农民有情节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精神家园,来发展梅仙,展示梅仙,让魁梧的梧桐,把凤凰引来并留住。

同心关爱自然容颜 携手描绘美好河山

夏日之初月,笔者踏上了梅仙这片丰饶秀美的土地。黛绿葱郁的远山,阡陌纵横的田野,在蓝天白云辉映的大地上,织就出一幅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丽画卷。

梅仙就像是镶嵌在湘北地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行走在这个小镇上,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村庄在绿树碧草掩映下格外舒爽宜人。

可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人间仙境里,早几年沿途所见的是满山的活人墓”和千疮百孔的“防空洞”!

梅仙镇是一个山区小镇,更是一个森林小镇。从卫星地图上看梅仙,梅仙镇境内山峦延绵起伏,小山谷和小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在90-76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3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00-1800米,日照1864.6小时,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246183亩,森林覆盖率77.9%。

从区域优势来看,梅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山区小气候,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外部环境,适宜做旅游开发。但沿途景点田地与树丛掩映下,一座座墓穴和“防空洞”,让游客们望景兴叹!

景点的美只是一处的美,活人墓和“防空洞”影响的是一个地方的美。在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活人墓和“防空洞”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地方的习俗和风气问题!

建活人墓,当地也叫千年屋,是当地祖辈流传下来的风俗。“活人墓”并不是金庸小说中古墓派的“活死人墓”,而是当地一些快到花甲年龄的人(60岁),就要开始考虑建千年屋的事了,要专门请风水先生看好一块地,不管是山上、地里,屋前、屋后,只要选好了,就会请砖瓦匠破土动工,亲戚们还会上门送礼,帮工。

有夫妻共建一墓的,也有家族连片建墓的,花费少则几千上万,有的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相互攀比。于是建“活人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花费越来越高,从一个墓地就能显现出一个家庭经济实力。而且大部分墓地选址都会在风光带醒目处,便于后人挂山祭拜。于是我们所到之处都能见到活人墓的景观。

殡葬改革,进公墓、生态安葬等成了城市大部分老人死后的选择,这样做的费用低,负担轻。农村可不可以建公墓?这么多“活人墓”怎么办?岳阳市市委在梅仙镇三里村扶贫,首先在三里村开始试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绿水是梅仙镇的优势和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财富。要想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全域生态,发展全域旅游,挖掘全域文化。首先要打造的就是环境美,自然美。为了让梅仙人的观念蝶变重生,梅仙镇在三里村率先组织拆除“活人墓”,村里建公墓试点工作推开后,这项工作要在全镇推开,这对于梅仙镇党政班子领导来说,这就是一场战役,只能前进,没有退路。

先是发动各村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对自愿拆除“活人墓”的群众,除按照1000元至6000元不等补偿材料费用外,还可以免费安葬到公墓山;对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实施树葬、花葬、草葬等不留坟头的绿化生态安葬和河葬的每具给予其丧属补助1000元……

“活人墓”实行“建、拆、禁、管”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全镇30个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全面实行殡葬改革,结合生态岗位设立“三沿六区”治葬专业巡查员,每天在禁葬范围进行巡查,对新建违规坟墓零容忍,对乱埋乱葬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刚一开始,反对声一片,甚至有很多人放言,谁要敢拆他们家的“活人墓”,他们就去挖谁家的祖坟。随着各村新建起的一座座肃穆、宁静、优美、庄重、场地开阔的公墓,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公墓山。自己修建的 “活人墓”,虽然显目,但安葬时都得走山路,泥路,死人棺材要十多名壮实劳力抬着上山,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要送去安葬是件非常难的事情,有摔坏棺材的,有人员受伤的……现在车子可以直接通往墓地,好多到公墓山上去看过的老人,自己带着子女把“活人墓”拆除了。

创模镇长告诉我,目前全镇拆除的“活人墓”已经达到了近600座,并且拆墓行动还在持续进行着,有效保护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再看山上的那些“防空洞”,早几年,梅仙姜源、哲寮、柘庄一带,村民除了种植,再没经济来源。挖长石成了村民们主要的收益来源。如今,梅仙镇突出生态环境优先,通过旅游开发,努力实现山川增绿、经济增效、群众增收。村民经济收益得到了很大改观,挖长石绝迹了,山林又恢复了原来的美丽。

笔者随同三里村王杏发书记走到村子对面的山坡上,满坡都是黄桃树,翻过山头,那边山上全是黄桃树、猕猴桃。一树树一山山金灿灿的黄桃声名远播那一串串、一缕缕的猕猴桃,就像那绿色的宝石装点着山山峦峦,那伸手可摘的猕猴桃,伴着那清爽甜蜜的清风,顿时让人觉得气舒心旷舌底馋涌。这些树,成了三里村的摇钱树, 清风吹得“哗啦哗啦”的韵律,奏出着诗意的向往。

在梅仙镇石岭村,支部书记邓确带我到乡村的小道上走一圈,我们所到之处,农户家的果园、菜地,都有一种浓郁的乡村风情。在村民家的门前屋后,归巢的鸟儿与乡村的人一起汇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环境卫生治理中,建立党员环境卫生分包管理制度,积极落实“河长制、路长制”。为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与村民签订门前屋后卫生协议,设立环境卫生宣传“红黑榜”,开展卫生评比争星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保持室内外整洁,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同时建立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长效机制。

在此基础上,梅仙还大力发动群众,以干线公路、村庄住宅、水系绿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绿满家园·美丽乡村”“见缝插绿、见空增绿”等绿化美化工程,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庭院硬化、空地绿化、房屋美化、村内净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清洁活动。村民们房前屋后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也多了起来……

梅仙人脱胎换骨,加大对大自然呵护,造就了山美水美景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逐渐转化为生态产业、生态经济,支撑和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不断向小康社会迈进。

孝老爱亲传颂佳话 村规民约获得民心

说到梅仙镇,不少人就会想到“梅仙都去过的人,我怕过谁”的口头禅。

那么梅仙到底是个啥地方?

翻阅县志:梅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湘北古镇。梅仙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地处幕阜山南麓,东邻钟洞,南抵城关镇,西接余坪,北连南江,106国道贯穿南北,昌江河由东北斜插西南。境内有梧桐山。“其木多梧桐”,故名。平江八景之一的风景胜地“梧桐夜雨”即此。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时,南昌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凿九井,引清泉,炼丹成仙;一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念其忠诚,敕封为“梅仙”。汉唐以来历代更改治属与地名,而梅仙一直未曾改。

站在梧桐山上,俯瞰山脚下的小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良田美景,池桑竹之属……真有如陶渊明的桃源仙境般恬静,显得格外的悠远静谧。

这么美好的一个地方,该如何去解读“梅仙都去过的人,我怕过谁”的口头禅呢?

我与梅仙镇党委书记曾要军在交流时,他是这样理解的:梅仙人粗旷豪爽,仗义血性,但又非常善良纯正,质朴率真。我们干部下去做工作,只要你能服众,他们就服你。

就拿拆除“活人墓”的事来说,一开始村民们只差舞枪弄棒,到后来都主动拆除。

梅仙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好客热情、崇尚礼节的品质,结婚、生日、升学、葬礼……都喜欢把事情办得风风光光。有的还相互攀比,比桌席,比档次……婚丧喜庆事宜已经变成了争面子、拼家族、比阔气、要场面的竞技场,动辄花费数万元,甚至上十万元。

这些当地的习俗,该不该由政府出面来管?又该如何来管?曾要军书记同笔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按照每年每村婚丧喜庆按60场次,每次送礼100元计算,每个村人情开支大概要30万左右,全镇30个行政村,每年村民们刚是用于人情开支的差不多就要上千万,这还是最保守的算法。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了一大跳。这么严重的人债听上去的确让人感觉到震惊!

我们采访了十多位村民,正如曾要军书记所说,村上每一场婚丧喜庆,乡里乡亲,碍于面子,村干部基本上都要到场,而且送的礼金都不轻,每次都是200元、300元不等。平时也只是私底下发发牢骚,从没去这样算过细账!

梅仙镇本来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还有不少行政村是贫困村。人情开支猛于虎,从十几桌到几十上百桌,酒席规模越来越大,烟酒档次越来越高,宴请项目越来越多……“旧风陋习”苦了百姓,坏了风气,还会扯脱贫后腿。

平江县梅仙镇三里村乡村公路的尽头,沿着不足一米宽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向上,山脚下,步行4公里路程能到61岁独居老人徐传德的家。说是家,其实是邻居家的房子。5年前,他住的房子倒了,先后在3户邻居家借住,现在住在村上一所废弃的小学里。2016年,三里村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村支书王杏发先后去找了徐传德6次,让他搬到村里的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可是他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拒绝搪塞,这让王杏发很不解。直到最近,徐传德终于答应搬出来,并道出了一直不肯搬的苦衷:“村里的人情账太多,开支大,没钱啊!”

死要面子活受罪,哪怕借钱办酒席,哪怕借钱送礼金,也打打肿脸皮充胖子。这种“人情猛于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但要想改变村民们这种旧的习俗,就如同一座大山挡在前头。这些习俗毕竟是祖宗传承下来的,只是现在变了味,变得由过去的礼尚往来,变成相互攀比,礼金越送越重。为了让自己不吃亏,把送出去的钱收回来,几乎大小事情都会操办宴会酒席,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古代圣人教先从家始,家正而天下化之,父母以身作则,子女耳濡目染。

要刹住这股不正之风,该由谁来操盘,由谁来当这个“操盘手”?

曾要军书记想到的是在全镇推出“抓实村规民约推进家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活动。政府负责引导,真正的“操盘手”还是村民们。

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度、认可度、知晓度。一是以村民小组或以片为单位来制定村规民约,并且所有内容条款都必须要经过村民充分研究酝酿、讨论完善、最终通过。凡是没有得到多数人认可的条款,一律不纳入村规民约,能够纳入村规的内容,一定是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形成共识的条款,以此提高群众对村规民约的知晓率、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同时,要求在确定村规民约内容时,除了要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移风易俗、家风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作为内容条款外,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将符合本地实情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罚措施。比如,靠近水果产业园的组要将“禁止盗采水果”纳入,有砂石、矿石资源的组要将“禁止盗采砂石、矿石资源”纳入,养殖家禽牲畜较多的组要将“严格管理,禁止随意丢弃病死家禽牲畜”纳入。这种“量身定制”村规民约既符合法律法规、又符合当地实情、还能促进实际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大部分群众都能做到自主遵守和维护。比如对“随意倾倒垃圾、废渣及污水直排,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求清理污染地块并处以经济处罚;对“盗采砂石、矿石资源”的行为,将会扣押其工具并罚款;对“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行为,将会以村进行通报、督促发展生产并在享受照顾性政策时预计限制和制约。今年5月份,招贤村的村规民约入选湖南省村规民约“三十六强”,由湖南经视“湘‘约’我的村”节目组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落实监督执行上,梅仙镇全体国家干部和职工带头签署了“治陋习、树新风”承诺书,承诺拒绝大操大办,将来入葬公墓山。村上以组或以片成立村规民约监督执行理事会,从各组选出有威望、善于做思想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村干部等为主要成员。理事会作为本组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到位的主要力量,利用自身影响力,广泛宣传发动,动员群众自主相互监督,提高遵守村规民约的自觉性,同时,积极制止和劝导不良行为,对违规的群众进行积极帮教,落实制约处罚措施,通过正面倡导和处罚督促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村规民约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基层治理,推动实际工作。

二是以家风建设为抓手,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通过抓“优良家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社会风气,促进基层治理。家风建设重点考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规守法、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爱护环境”六个方面的内容,按年度将所有家庭的家风进行一次全面评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采取相应奖惩措施。对评定为“优良家风”的家庭,给予公开表彰并授牌嘉奖。其家庭成员还能享受一次免费体检,以增强正面激励的效果;对被评为“基本合格家风”的家庭,将进行全面帮教,帮助其整改转变。对被评为“不合格家风”的家庭,第一是以村公示,用“亮丑”的方式督促村民改进家风;第二是限期摘帽,以三年为考察期,考察期满后,经“本人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级公示”程序通过后,方可实现“摘帽”,如未成功“摘帽”,则将考察期延至十年;第三是制约措施,“不合格家风”家庭未“摘帽”前,其家庭成员在政审、银行授信评估、照顾性政策支持等方面将受到限制制约。通过采取家风等级评定和严格奖优罚劣的方式,督促相关家庭转变家风、改变不良作法,以家风促民风,推动基层风气转变、治理有效,全面助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三是以移风易俗为基点,促进乡村风气新发展。从镇域范围内选出德高望重的的退休老干部,补充进镇级文明劝导队,分片区指导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和攻克难点。抽调干部充实文明创建执法大队,对违规坟墓和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情况依法进行规范整治。从30个村(居)委会中推选出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并且又有时间精力的老村干部、老党员、家族主事人,更换了一批村级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专门负责村级移风易俗工作。

梅仙镇有一套摸底机制,实行“事前介入、事中劝导、事后反馈”的工作模式,谁家盖了新房、准备结婚、生了小孩……各村组及时报到镇里成台账。“未办先动”是关键,“村规民约监督执行理事会”提前出面找当事人,劝导其“按新风办”。“顶着干的极少。以前我们特头疼的事,如今在村自治组织这个层面就解决了。”梅仙镇党委书记曾要军认为这条路走对了。

“拒绝攀比、不讲排场、简化仪式,自觉抵制婚车成串、鞭炮齐鸣、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全镇30个村、村村响广播点每天定时响起“治陋习、树新风”宣传录音;“传承孝道,厚养薄葬,移风易俗,文明节俭”一块块简洁醒目的广告牌在106国道两旁林立。通过抓实村规民约、推进家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三记“组合拳”有效出击,村风民风大力改观,家家努力谋发展,邻里互助一家亲。一是群众信访更加规范、数量明显减少。截止到今年10月,共办理网信平台信访件36件(去年为91件)同比下降60%,县长批示件14件(去年为43件)同比下降67.4%12345信访件(投诉)288件(去年为343件)同比下降16%;二是社会治安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今年共接处警379条,办结行政案件68起、刑事案件35起,比去年同期整体减少25起,同比下降24%;三是移风易俗成效显著,乡风文明进一步改善提升,今年共规范简办婚丧事宜550多例,劝导不办其他事宜300多起,严格殡葬管理,引导葬入公墓160多例,制止乱埋乱葬18起,为群众节约开支将400多万元。

为统一全体干部、各村支两委和红白理事会的认识,梅仙镇推行“月例会、月排队、季讲评”制度,表彰和奖励以身作则,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工作的集体和个人,通报批评违反党纪党规和《村规民约》的个人,已颁发树新风文明家庭奖牌138块,下发奖金近10万元。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之风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严重。梅仙镇大力培育诚信、德孝、勤俭、和善、感恩的美丽乡风。让群众成为活动主角、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创新开展“访”、“评”、“晒”、“传”,寻访、挖掘、展示、评比、褒奖优良的措施,促民风,转作风,正社风。

梅仙镇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镇村干部的工作有了抓手,干劲更足了;广大群众的人情负担大大减轻了,发展激情更高了、动力更大了、信心更足了,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风气和氛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华社》、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湖南都市报》、《岳阳日报》、岳阳公共频道等媒体报社先后对该镇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村规民约等亮点成效进行了宣传推介。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是实现精准扶贫、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梅仙,地域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传承源远流长,崇文重教一脉相承。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蜚声各界的历史翘楚,走出了大批闻名遐迩的当代精英。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逐渐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城镇化”大趋势之下,梅仙每年都有不少优秀老师调走或改行;优秀生源想尽办法进城读书。优秀教师进不来,优质生源留不住。这一现象加剧了梅仙教育质量的下滑。

梅仙全镇有平江九中、团山中学、柘庄中学三所中学,完全小学10所,村小教学点13个,1所公办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全镇在籍学生7474人,其中初中生2012人、小学生3824人、幼儿1638人。全镇在编在岗教师共392人,其中初中教师188人,小学与中心幼儿园公办教师204人。全镇学校26所中,“袖珍学校”多,300人以上的学校只有4所,100人以下的学校12所。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由于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处于末端,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减弱。在一些学校中,要选出一个优秀的校长人才都很难。学校管理队伍年龄偏大,教育理念落后,特别是校长难当,每年辞职的在10人以上。急需选拔人、留住人、培养人。留住老师难。教师队伍异动频繁,每年有60人左右离开梅仙进城或辞职,新老师补充渠道是新录用的定特岗教师。老师住校条件不好,有的学校2—3个老师同住在一间宿舍,要留住人关键应留住老师的心,让老师生活舒心、工作开心,才能工作用心。教师成长难,在小学校教书,课程多而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因此,急需加强引进人才力度,助力校本培训全面开展。

曾要军书记的理念是:全力推进教育这一头号民生工程,既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也体现品质生活的文化底蕴,更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庄严承诺。

乡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没有智力的差别,只是供其展示的舞台太小了。

如何搭建好这个舞台,补齐教育薄弱领域的短板?曾要军书记首先想到的是在全镇范围内组织教育基金。

今年6月以来,党委政府牵头筹划、爱心人士倡议发起,决定筹建梅仙镇教育基金,旨在加大教育投入,重在奖教奖学, 扶贫助学,全力推动梅仙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在职教师扎根梅仙,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梅仙莘莘学子,把握机遇,珍惜黄金年华,奋力拼搏,长大成才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基金会资金的募集,本着个人自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进入基金会专账,基金的收益主要用于梅仙镇的奖教奖学。

但是教育基金也是一折三波,钱是从哪里来?又用在哪了?不少商界老板表示质疑?

有些人怕这些捐款的钱成为镇政府私人的“钱袋子”;有了钱,这笔钱将由谁来“投资”、“理财”?一系列的问号。

面对这些质疑,政府没有作更多解释。只是把当前教育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清单进行全面公示:

目前有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对象幼儿园107人、小学589人、初中345人、高中、职高306人、大专50人、大学76人。2019年在读贫困适龄儿童享受各类政策资助3092人次,共计145.69万元;2019年秋季季资助3438人次,共计168.37万元。办学条件主要困难有4所学校占地面积不足,5所学校建筑面积不足,23所学校功能室不足,“袖珍学校”12所,急需维修或改扩建的项目多。根据梅仙镇城镇规划发展,需要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所,需合并新建学校两所。

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攸关民族的未来。梅仙人不傻,这个账大家都能算得过来。

下面是教育基金启动现场的几个画面:图片一,石岭村贫困户王丽珍、王朝珍姐妹,先天性小脑萎缩,无法正常行走,靠微爱社帮助兄妹俩在网上卖日用化工品,每天收入三四十元。捐款现场,两姐妹坐着轮椅,颤巍巍上台,每人捐出十多天的工资收入;图片二,梅仙镇敬老院88岁老人打开一个小布包捐款300元;姜源村72岁老人拿出“毕生”积蓄,捐赠300元……梅仙人的淳朴敦厚在此时光华尽显,云天忠义,令人震撼。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大海,深圳来了、广州来了、东莞来了,许许多多梅仙籍爱心企业家都来了,社会各界都来了。一个个真情实意,一个个慷慨解囊,教育基金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从几百万到上千万。

这些举措,极大地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及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为广大师生安心工作、努力学习创造了有利环境,全镇广大教职工倍受鼓舞,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每年拿出基金70%收入,对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老师们在收入待遇、职称评定、荣誉评奖等方面获得了比城市教师更多的幸福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每年从基金中拿出几十万元费用,鼓励学子们更好地学习成长。考上大学的,按一本2000元/人、二本1600元/人标准奖励,颁发“梅仙荣耀”匾牌。

教育基金的启动,就像一座功德碑,一座加油站。老师学生都像加满了油的车子,马力更足了,跑得更欢了。

绿色发展带动产业  文明生态盘活经济

打造绿富双赢的新平江,是平江县县委政府的推出的一张名片。梅仙镇是离城最近的镇,是县城的“后花园”,山青水碧,美景处处。如何“守”得住,怎样才能“用”得好?

但早期的无序发展,却让这里遍体鳞伤,效益不佳,污染严重。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一对突出矛盾,特别是在乡村,生态保护更是难上加难。

梅仙镇如何向“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生态小镇”迈进?这是政府思考最多,关心最多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定力,更要有耐力。”丁创模镇长说,“跳出传统土地GDP增长方式,梅仙镇要有自己的‘王牌’,那就是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托绿色资源优势,聚焦环境青而绿 、形态小而美 、产业特而优 、机制新而活的要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绿色项目是资本市场的“新风口”,五角山雄踞其北、梧桐山盘南而立、黄柏山巍然居中、碧龙峡蜿蜒险峻,这是梅仙镇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也是梅仙镇保留的最大一片可开发区域。梅仙镇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

梧桐山位于平江县梅仙镇团山村 , 这里有被誉为“平江八景”之一的“梧桐暮雨”,山顶现存亚武当、真武祖师的庙宇 , 山上还有“五龙捧圣”、“三星伴月”、龙井泉等景观,赋予了梧桐山丰厚的文化底蕴 。2017年,梅仙镇举行梧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意味着梧桐山风景区将注入两个亿用于首期开发 ,将通过整合梧桐山的生态资源、山地资源、宗教人文资源,结合优越的区位条件,打造成集养生度假、山地运动、宗教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度假用地。

碧龙峡位于湖南省平江县梅仙镇哲寮村106国道旁,距平江县城25公里,距平汝高速梅仙出口8公里;离长株潭1.5小时车程,离武汉及南昌2.5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是中南地区蕴含丰富“龙文化”的旅游景区。景区拥有创吉尼斯的“五爪金龙”游步道,金龙全长399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龙形游步道,气势磅礴,体现中国龙之精神!步道由9999片龙鳞组成、龙头高9米、宽5米、龙脚长19.9米、龙道高2.6米、龙爪5条,登临步道寓意九五之尊,万事顺遂。金龙游步道走一走,福寿康宁,行好运、敲龙鼓、梦成真。内部构造别有洞天,行走金龙内部通道,感受“龙的传人”之意境。

黄柏山,这里鸟语花香,云雾缭绕,有奇峰怪石,茂林修竹,多溪流瀑布,古刹遗址、高山平湖等,令人流连忘返……

这些景区的打造蓄势待发,方兴未艾,必将成为引领梅仙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

我们再去看生态产业发展。梅仙镇依托峰岭菁华水果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全镇荒山、旱土、“空心房”整治后平整土地、农户房前屋后零星土地等土地资源,采取政府激励、龙头带动、农户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在峰岭菁华水果产业基地的基础上,辐射全镇24个行政村,大力推进黄桃、猕猴桃、柑橘鲜果种植,鼓励发展“家庭果园”和“庭院经济”,扶持农户800多户,种植水果面积达4948亩,进一步盘活了农村资源,保障农民收入,让绿水青山成为经济发展的良好禀赋。

高高低低,弯弯扭扭,纵横交错的山路,你随处可见的都是瓜果飘香。万亩水果特色产业小镇,已经逐步形成规模。猕猴桃和黄桃、黑山羊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家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管理承包、入股分红”等方式。让蓝田梅仙产业发展不仅有颜值、更有实力。

梅仙镇率先启动移风易俗工作,大刀阔斧破除陈规陋习,多措并举树立文明新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

采访期间,在山岭间弯来绕去,山里新修的公路已四通八达,道路连接每一座山岭,连通每一户村民。它们就像输送血液的脉管一样,把致富的信息和发家的项目,源源不断地送到每一个村民的心田。

如今的梅仙正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贫困山村华丽嬗变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村文化礼堂和休闲广场上,群众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踏着欢快的舞步喜笑颜开,丰富的群众文艺文化活动络绎不绝,一幅幅富有文明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一片生态、几多梦想、几许浪漫的情调将成为梅仙发展的主基调。

梅仙是美丽的,梧桐山的梧桐是美丽的,凤凰是爱美的,梅仙人民给它们造了一个这么美丽的家,天蓝、地净、水洁、景美,愿这一片梧桐能吸引更多的凤凰到梅仙的青山绿水中筑巢、育雏、繁衍、壮大!


责编:杨梓涛

  下载APP